大师的秘密:如何创作出杰作?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对于创作者来说,能够创作出杰作是最大的梦想之一了。如何才能创作出杰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大量尝试和持续努力。许多一鸣惊人的杰作都是持续努力和大量尝试之后的结果,而不是依靠一蹴而就的天赋。要想创造杰作,你得增加尝试的次数、不断改进自己的技能,并不断探索不同的领域和风格。最关键是,不要担心失败,因为别人更关注成功的作品,而不会理睬那些失败的。所以,请大胆尝试,去追求自己的激情和兴趣吧!文章来自编译。

我太沮丧了。我跟很多想要创造或纯粹想尝试新事物的人交谈过,但他们仍然受到日常生活的束缚,因为他们就是不敢尝试。他们的借口是什么?

因此,我觉得啊,与其一个个拽住他们的衣领,然后想拼命晃醒他们,不如写一篇文章,让更多的人觉醒。我会像跟亲密好友一样跟你们进行亲密的一对一交流。别说我没警告过你啊。

在书刊领域,有《麦田里守望者》的塞林格、《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哈珀·李、《艺妓回忆录》的亚瑟·戈尔登、《乱世佳人》的米切尔、《笨蛋联盟》的JK·图尔、《追忆似水年华》的马塞尔·普鲁斯特、《日瓦戈医生》的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哈利波特》的 J.K.罗琳……

另一头则有麦当娜、夏奇拉、马丁·斯科塞斯、莱昂·迪卡普里奥、皮克斯、HBO、希区柯克、克里斯托弗·诺兰、库布里克、科波拉、大卫·芬奇、伊纳里多、丹尼斯·维伦纽瓦、莎士比亚、史蒂芬·金、莫扎特、披头士乐队、迈克尔·杰克逊、阿姆、泰勒·斯威夫特、碧昂斯、梅丽尔·斯特里普……他们总能不断创作出一部又一部的杰作。

在艺术以外的地方,你也能看到类似的模式:大多数科学发现都是由那些此前从未发表过类似水平的东西的人做出的,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或者孟德尔的遗传学。大多数成功的创业者就只做成了一家公司。

但还有像马斯克、乔布斯、爱因斯坦、居里、牛顿、冯·诺依曼、费曼、笛卡尔这样的人,他们似乎如此可靠地改变了世界,以至于让改变世界这件事情看起来很容易。

也许从位于中间的众多创作者当中可以挖掘到一些提示:沃卓斯基姐妹、斯皮尔伯格、雷德利·斯科特、法斯宾德、阿方索·卡隆、戈达尔、科恩兄弟,他们的表现也许做不到一如既往的程度。相反,他们先是制作了一堆未能引起反响的东西,然后时不时又能制作出一些惊天动地的杰作。

另一条线索也许可以看看一炮走红的轨迹。很多人尝试了很长时间,但从来都没有成功过,有时候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都给毁了。有的对自己仅有的一炮走红也已感到满足,他们从自己的表现里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一切,然后不再尝试。

是不是有一种天才的火花只能时不时打着,但并不能每次都点得燃?是不是有些人就是比其他人更幸运,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将天才的火花变成熊熊的火焰?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的秘密是什么?观众渴望看到这些杰作创造者揭秘幕后的技巧,了解魔法的秘密:他们遵循了什么样的流程来激发火花的呢?

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创作者会有足够强烈的自我意识,能够详细描述自己是如何走到现在的位置的。但大多数时候,当这些超级巨星揭开他们的秘密时,你会意识到你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重现这些秘诀。这只会让你更加困惑:是不是有些人天生就拥有魔法尘埃(magic dust)?

大家制作出来的大多数东西都处在平均水平。有一些垃圾,一些精品,但大多数东西都在中间水平。这条分布曲线是怎么得来的呢?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类型的产出。但这些产出的质量并不一致。它们也遵循正态分布。每个人的分布情况的平均情况就变成了整个社会的分布情况。

看左边的 J 叔叔。不管他做什么,最后的结局都是失败。J 叔叔值得我们给他一些希望和祈祷。

另一头则有莎士比亚。感谢老天,幸好还有一些莎士比亚们来给右侧的尾部增加产出。当牛顿说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时候,他指的并不是你我。他指的是莎士比亚这样的人。我们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也有少数人用肩膀扛着其他巨人。我们其他人在一旁鼓与呼。

当社会出现了莎士比亚之流时,你会希望排除掉一切阻碍他们发挥生产力的障碍,让他们尽可能多制作出一些东西来。

OK 女士一直都很 OK。你知道她的作品没法让人提起精神,但她的表现会始终如一。她很可靠。

X.L.女士其实还是不错的。有时候她创作出来的东西还 OK,有时候又令人惊艳。她会时不时创作出一些杰作。但说真的,她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然后还有散弹先生(Mr Scattershot)。散弹先生的作品遍布整条曲线。他制作出来的很多作品都很平庸。有些东西甚至很糟糕。但他却因为创作出了一些让每个人都为之惊艳的东西而被人记住。

OK 女士倒是始终如一,这一点很有价值。她不断制作出东西来,始终维持着相同的质量水平。X.L.女士人很好,很勤奋。她做出来的东西不是件件都是精品;有时候,她也会制作出一些垃圾。但她确实也打磨过几颗宝石出来。

这是更有趣的。现在,我把右边的莎士比亚换成了《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他只制作了一样东西。之后,他就不干了。这是一部真正的杰作,但他却是一个一鸣惊人的奇迹。自从他发表了那部巨著以来,大家一直在就“他是天才还是纯属幸运”而争论不休。事实上,他是个天才——如果没有这种天分,你很难创造出真正令人惊叹的东西——但他有点懒。自私的普鲁斯特。

然后就是散弹先生。他制作的作品大部分都很平庸。但没人在乎这个。没人在乎平庸。他尝试过很多次,鉴于他的技能和品位如此的多样化,以至于他制作出来的东西里面的确有一件作品令人惊叹。然后他取得了辉煌的成功。这让我想到了 Rovio 公司:他们尝试了 53 次之后才做出了《愤怒的小鸟》,但在他们创作出这款游戏之后,就再也没法再续辉煌了。

2003 年至 2009 年间,他们制作了数十款游戏。上面仅列出了 30 款。

从那以后,他们就再也没能创作过一款成功的新 IP。这对于他们来说在感情上确实有点难以接受,以至于每年他们都会一路哭哭啼啼地去银行领 2.7 亿美元的收入支票。

要想创作出杰作,你首先要保证你的分布要尽可能朝右。换句话说,你应该成为天才。不用谢。

这里,OK 先生和散弹先生的平均技能水平是一样的,但散弹先生有做出杰作的机会,但 OK 先生就不行:OK 先生的钟形曲线非常薄——也就是“低方差”的意思——所以不管这种方法他尝试多少次,结果只会落在橙域,而且结果会很平庸。

散弹先生的钟形曲线与 OK 先生的平均值一样,因为两条曲线都是以相同的质量水平为中心。但散弹先生的钟形分布得更广——也就是方差更大——所以他的有些尝试有可能会落到靠近右端的区间。

所以如果这两个人都是词曲作者,各写了 50 首歌,那么 OK 先生的歌都还可以接受,而散弹先生的很多歌都不怎么样,但也有一些会让人感动落泪。

所以这里给我们的第二条经验教训是尝试不一样的事。不要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这会让风险变得太大。如果你用了 10 年时间来打磨一部小说,结果却发现写得很垃圾会怎样?最好是早点快点尝试,每隔 6 个月就出版一部小说。前 10 次的结果可能会很糟糕,但有了这些经验之后,你学到东西的几率就会高得多,命中的次数也会更多。

在这幅图里面, 完美女士的技能平均水平要高于 Fukit 女士(黄色的钟形平均值位于绿色的钟形平均值的右侧),并且方差相同(绿色和黄色钟形曲线形状一样)。然而,Fukit 女士的记录要好于完美女士:看看右边的点。完美女士有一件质量很好的作品,但是 Fukit 女士有一件杰作,还有两件作品的质量也高于完美女士的的唯一尝试。为什么?Fukit 尝试的次数更多,尽管失败的次数更多,但幸运的是,她成功的次数也更多。

在这三个杠杆当中,第三个杠杆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个,因为它是唯一一个对所有三个杠杆都有作用的杠杆:

数量更大多意味着你可以通过迭代学得更快,而且你的平均质量也会相应提高。你的分布会移动到右侧。你进步了。

数量更多意味着你要尝试多种事情、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学科。这会增加你的方差。

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莎士比亚了,不过他也不是创作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成功的。他写了至少 38 部戏剧以及 150 多首短诗和长诗,其中喜剧 13 部,历史 10 部,悲剧 11 部,爱情 4 部……前几部都不太出名,也达不到最后几部的水平。你听说过或喜欢《亨利六世》(Henry VI)、《错误的喜剧》(The Comedy of Errors)或《爱的徒劳》(Love’s Labour Lost)吗?他比较出名的作品全都是后面那三分之一:《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

或者再看看夏奇拉。Billboard 在 22 年间给了她 25 首热门歌曲头衔,最后一首歌也就是在几周前的。但称她的歌有 198 首,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她自己或与人共同创作的。在 2001 年她在美国发行了第一首热门歌曲之前,她的唱作生涯已经走了十年。

Mr Beast 高中时是个失败者,但他很喜欢 Youtube 。他花了数年的时间分析关于它的一切。十年后,他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拥有数亿订阅者的媒体帝国,身价超过了 1 亿美元。他表现最好的视频观看次数超过了 1 亿次。

他的主要频道里我可以数出有 323 个视频,时间跨度长达十年。也就是每 11 天发布一个视频的节奏。坚持了十年。

好些年的时间里,他的视频几乎没有任何浏览量——而且那些浏览量很可能也是在他成名之后才有人回去看的。去看看他早期的那些视频吧。都是些只有几千观众的垃圾。有人在乎吗?没人在乎。恰恰相反,大家对他的起点之低和最后的最高成就印象深刻。

大家会指出夏奇拉、莎士比亚或 Mr Beast 他们早期的作品有多糟糕吗?当著名歌手发行新专辑时,受众是会奉承他们的某首新歌又取得了突破,还是不接受他们其他那些听完就忘的歌曲呢?

大量创作。他们做的大多数东西都很平庸或者根本就是糟糕的。但其中也不乏宝石。人们只记得那些。

我的第一次创业是个惨败——太糟糕了!——但我第二次创业时却做得很好。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我希望有人能告诉我,没人会像你整天想着你的失败,只要不会搞得自己神经兮兮,你就可以再试一次。

我讨论的是该死的淋溶土(argisols)和氧化土(oxisols)。这听起来像是《变形金刚》里面的名字。谁会关心土壤肥力啊。大家看到这样的东西后会用力点击取消订阅按钮的。

我那时候正在同时努力打出三篇重要文章的草稿,但凌晨 2 点的时候我却开始研究起 19 世纪荷兰(对印尼)的殖民记录。我是怎么回事啊?

后来我还是发表了这篇文章,然后回收到一条推文串里面,然后就发生了这种情况。

这条推文让我在 Twitter 的粉丝突破了 10 万。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尤其令人惊讶,因为自从马斯克接手 Twitter 以来,我发的帖子还没火过。

自 2022 年 1 月以来,我已经发布了 1600 条推文。只有五条的展示次数超过了 100 万次。其中的大多数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展现。也就是成功率只有 0.3%。你可以看到结果是相当二元化的:那些推文要么爆红,要么根本就没人关注。

换句话说,我写的大部分内容都无法引起共鸣。但这没关系,因为我有更多的射中次数,我尝试了很多事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东西。

好吧,现在我已经把所有的好观点和例子和盘托出了,你知道你也可以做到。你可以开始你一直想尝试但总是在犹豫的项目。但你还在犹豫。我们已经把你的那层理性借口给剥掉了,现在剩下的只有你的恐惧了。是时候拽住你的衣领拼命晃醒你了。

我曾与数十位才华横溢的朋友进行过类似下面的对话,他们对从事某个副业都很感兴趣,但一直都没能突破自己。每次的对话都是一样的,所以不妨让我把这件事情规模化,在这里把我们的对话写下来:

我的可造之才朋友(RDF):你说的没错,但我可是有点名气的人。如果失败了怎么办?

T:如果你失败了,没人会在意的。因为事实如此。如果你失败了,那是因为你写的东西不值得别人关注。他们不会对着你指指点点说“哈哈哈,看看这个失败者!”他们只会继续自己的事情。

T:换个名字写。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回疫情之前的话,我可能会用笔名写下所有内容。这样大家就不能根据你是谁来评判你,你不会受到歧视或偏袒,你是不可取消的,而且你随时可以选择透露你是谁。

T:不,直接干就是了。发布出去就行了。不管是歌也好,博客、网站、YouTube 视频、培训科创、投融演示稿也好……就假设你的前 100 件作品都是一次性垃圾吧。做好前面是一堆垃圾的准备。你猜怎么着?没人在乎。没人在乎你的垃圾帖子。你可以晚点再把品牌和 logo 加上去。事实上,这样反而更好,因为现在你还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还没有发现自己,因为你还没有看到自己的行动。相信我,因为我走过这条路。在开始发表第一篇博客文章之前,我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去思考我的个人品牌。这不仅仅是瞻前顾后的问题,而是那些文章完全就是垃圾。我被迫全都扔掉了它们。但你知道真相是什么吗?事实上,我害怕写作。我害怕失败。把注意力转移到品牌上让我感觉自己很有生产力。但我其实是在拖延。如果你一直等的话,就永远也启动不了。

RDF:OK,我有一件一直在做的事情,但还需要去打磨一下,我想我能在两年内准备好。

T:不会的。看看一个月之内你能发表些什么出来?或者这周?甚至就今晚?最重要的是你的惰性。如果你失去了动力,你就失去了一切。所以动手吧。

T:那你的头号目标就是弄清楚怎么快速推出产品,去测试它能否取得成功。初创企业可能需要 10 年才能取得成功,但你可以在开发产品之前假装产品做出来了,并在几天而不是几年之内去尝试一下。

这就是我要入驻这个网站的原因之一。入驻迫使我每周要写两次文章。我需要一个强制函数,完成每年发表 100 篇文章的目标。看看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那就是你正在阅读的这些文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